J. S.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BWV988,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
11月15日,音乐理论家、教育家谭冰若在上海市徐汇中心医院去世,享年90岁。 谭冰若早年留学日本,1947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专(今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习;1951年开始留校任教音乐欣赏、音乐名作及外国音乐史等课。他一贯主张“大力弘扬民族音乐,积极普及古典传统音乐,严肃认真地引导通俗音乐”的主..
五十多年前,音乐史上曾发生过一桩著名的“国际音乐奇案”:人们因为听一首乐曲而自杀的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 当时某天,在比利时的某酒吧,人们正在一边品着美酒,一边听音乐。当乐队刚刚演奏完匈牙利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创作的《黑色的星期天》这首管弦乐曲时,就听到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喊:“我实在受不了啦..
《第四交响诗“奥菲欧”》Symphonic Poem No.4 "Orpheus" S.98 ,作于1853-1854年,题献给卡罗琳-维根斯坦公主(Princess Carolyne zu Sayn-Wittgenstein),于1856年出版。在这首交响诗里李斯特采用了家喻户晓的古希腊神话作为题材。奥菲欧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音乐家和诗人,他的爱妻尤丽狄茜被毒蛇咬死后,他万分..
据外媒综合报道,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斯洛伐克的3岁眼盲神童布兰科(Branko Dvorechy)在当地被称为“小莫扎特”,尽管眼睛看不见,但他却能演奏出动听乐曲。而令人惊奇的是,布兰科从未上过一堂钢琴课。 据布兰科的妈妈艾琳娜(Elena Dvorecky)介绍,布兰科从小就喜爱玩音乐玩具..
纽约市5岁的小诚,是个注意力无法集中但却喜欢音乐的小孩。妈妈一度为此伤神。透过朋友提起可试试铃木教学法的劝说下,小诚的妈妈抱着何不姑且一试的想法帮小诚报名了铃木小提琴班。因为铃木教学法是需要家长的全程参与,起初小诚还非常地不适应,但久了也就习惯了。再加上先不学看谱而多用听力来拉奏,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