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新闻

音乐是送给孩子最好的人格礼物

作者来源:网易新闻 发布时间:2014-06-03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文称,从2015年起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从小重视孩子艺术教育的家长当然很欣慰;而那些一心只追求孩子分数的家长,则难免有些失落,赶紧把孩子送去学艺术,希望能亡羊补牢。

其实,真正的音乐艺术教育不应与分数挂钩。音乐是送给孩子最好的人格礼物。从小培养孩子对音乐艺术的兴趣,让音乐伴随他们成长,是塑造孩子人格的一块重要基石。

培养音乐的兴趣,能为塑造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

小荻去年从200多位执信中学合唱特长生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十几名被幸运录取的合唱特长生之一。小荻说,报考者个个都很厉害,很多人唱得不错,她觉得自己能够最终被录取,最关键的是唱歌时表现出的热情。“我觉得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唱歌技巧都差不多,最后比拼的就是我们如何有感情地唱出这首歌。我每次唱歌都很享受,完全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

小荻的声乐指导老师刘瑛是广州交响乐团女高音歌唱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刘瑛2004年退出舞台后,创办“歌为桥”声乐培训中心。她在声乐教育方面经验丰富、心得独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乐教育理念。她认为,不管什么老师,教育的基础是爱,“老师爱学生,要让学生爱音乐,爱老师。”刘瑛不断强调,音乐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孩子从小学习音乐,培养音乐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为塑造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艺术的孩子不会变坏’。”

很多中学都有自己的合唱团,而且很多名校特长生考试中也招收不少合唱特长生。与其他器乐类相比,合唱似乎看上去很简单,只要开口唱歌就行了。可刘瑛认为,唱歌一点都不容易,特别是要把歌唱好,更不容易。“学声乐也要会看乐谱,唱歌也要有技巧。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合唱能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使学习更富有实效。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

学声乐,读小学后最合适

不少家长会问: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声乐最好?刘瑛认为,学唱歌需要看谱和记歌词,因此最好是在读小学后再学。不过也有特例。小钰6岁时,妈妈白女士就送她来刘瑛这里学唱歌,当时刘瑛认为小钰年龄太小,又不会识字,建议她长大一些再来学。但白女士再三请求,刘瑛最后还是收了这个学生。

“其实像小钰这种年龄小,又特别好动的学生,教他们唱歌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刘瑛说,是女性天生的母爱激发了她对学生的责任感。起初,小钰的注意力只能维持10-15分钟,“一开始我很希望她能接受音乐知识的教育,比如音准、节拍之类,但发现她不感兴趣,注意力很容易转移,我就得立刻变换教学方式,通过故事把她的注意力拉回来。”十年来,刘瑛抱着孩子、搂着孩子上课的例子太多了。对于这些多动的孩子,她使出了浑身解数。

小钰的妈妈白女士现在特别欣慰,因为小钰经过半年的声乐学习,不仅能唱好几首歌,专注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小钰如今上课至少能有半小时以上是在状态的,而且她对唱歌特别有兴趣,刘老师布置的作业她都非常认真地完成。白女士说:“好几次晚上到了睡觉时间,女儿都不肯睡,她一定要练习完刘老师布置她唱的歌才睡觉。”

刘瑛也很欣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像白女士一样,送孩子来学习音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引导和培养,同时进行情操的陶冶。“当然有一种家长送孩子来学唱歌,纯粹是健康快乐的需求。他们希望孩子学会唱几首歌,去KTV时能开口唱,回到家也能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表演一下,让大家快乐舒心;还有一种家长就是希望孩子以后能成为歌唱家。”

“从培养孩子的美学习惯开始,让音乐内化成孩子的生活方式”

家长王先生的儿子小智现在省实高中合唱团,省实合唱团拿过国际冠军,水平很高,自然对合唱团成员的选拔要求非常严苛。小智从小学起就开始学唱歌,王先生认为孩子因为学了唱歌,一路走来都比较顺利。“要把孩子培养好,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性格、人格等)的培养。我让孩子从小就学习唱歌,就是觉得音乐教育能够同时开发智力和培养情操,塑造良好的性格。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坚持。”

刘瑛对此表示赞同:“音乐教育到底应该带给孩子什么?不是逼着孩子每天唱歌三小时以上,而是为孩子创造体验、感受音乐的环境,提供让孩子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学习音乐的机会。从培养孩子的美学习惯开始,让音乐内化成孩子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孩子对音乐的热爱,让音乐伴随他们成长,成为塑造人格和性格的一块基石。”刘瑛认为,学习音乐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非常关键,因为中国人性格内敛,但音乐是一种释放,唱歌就是不断展示自己的过程,能让自己大方不拘泥。

“音乐在刚性的规则中糅入多变的情感,孩子在学习中反复感受快乐并肯定自己,也在屡屡遭遇困难中面对痛苦得到成长;在群体中融入自己,也在群体中绽放自己;在快乐中前行,也在痛苦中坚持—这是音乐馈赠给孩子最好的人格礼物。”

教育部: 2015年起对中小学生和中职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

为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教育部将从2015年起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


意见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艺术课程,应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20%;普通高中要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普通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

意见提出,各地要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要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艺术教师,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学校的艺术教师。实行县(区)域内艺术教师交流制度,鼓励艺术教师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等形式到农村学校任教。

意见还要求,从2014年开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高校要向教育部提交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是谁引领柴可夫斯基走上音乐之路的?
  • ·【音乐百科】“技巧到极致,那就是艺术”——..
  • ·【音乐新闻】哀悼!著名钢琴家傅聪28日因感染..
  • ·在线北京的秋,“秋之声、琴之韵”央视频云端..
  • ·2020《金色童年》青少年艺术家交响音乐会中山..
  • ·匈牙利大提琴家塔玛斯·梅雷因长期疾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