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1913:繁华落尽的黄金时代

作者来源:Muzik杂志 发布时间:2014-06-19

 

 

 

 

2012年底,德国畅销书作家Florian Illies的西方文化史新书(德文书名为1913: Der Sommer des Jahrhunderts)上市,不仅名列明镜周刊排行榜第一名,并有多种译本陆续出版。中文译本于2014年初上市,名为《繁华落尽的黄金时代:二十世纪初西方文明盛夏的历史回忆》。


1913的新音乐着实喧嚣热闹。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与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是此时音乐界的代表人物,前者为表现主义作曲家,放弃音乐自十六世纪以来遵循的大小调原则,创立无调性(Atonality),并在声乐技法上新创介于朗诵与唱歌之间的「说唱风格」(Sprechgesang),如《月光小丑》(Pierrot lunaire),21 首诗描写孤独小丑心中的奇幻意念,音乐晦暗诡谲,充满不谐合音,独唱者以高难度的说唱风格挑战声乐音色的极限。后者为原始主义作曲家,以不规则节拍及猛烈的击奏方式展现野蛮与文明之间的冲突。两人引导二十世纪新音乐的发展方向,直至1950年代,所有作曲学生不是跟随荀白克,就是要模仿斯特拉文斯基,除此二者,别无选择。

但并不是每一位生活在1913的人都已作好推翻传统的心理准备。三月,荀白克在维也纳音乐协会大厅经历一场自己指挥的「耳光音乐会」,因为其中一首同属「第二维也纳乐派」的贝尔格(Alban Berg)的作品太过前卫,引起听众骚动,甚至有人冲上指挥台,向荀白克掴耳光。

五月,斯特拉文斯基在巴黎首演芭蕾舞剧《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不仅是题材本身就已使人焦躁不安:一群远始异教徒举行春神-献祭,被选上做为祭品的少女在巫师与群魔的乱舞中死去;而且,不规则的节奏、不断改变的重音及拍号,粉碎文明的规律与秩序,残暴、-混乱,恐惧与挣扎从香榭丽合剧院宣泄而出,如作曲家与编舞者所料想的一样,这齣芭蕾舞剧的首演从巴黎震惊至全世界。

1913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作者引领我们走进1913的欧洲,亲自感受那些曾经活动于柏林、维也纳、慕尼黑、巴黎等地的人物,包括艺术家、音乐家、文学家、心理学家或政治家等,如何在此极端的年代从潮流漩涡中挣脱而出,又如何在世事沉浮中发掘机会。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