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曾有人公开指控铃木教学法创始者铃木镇一假造「学经历」,国际铃木协会对此公开说明,重申其祖师「人生」的真实性:铃木镇一于1920年代确于柏林师事德国著名小提琴家Karl Klingler,Klingler之女Marianne是铃木教学法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欧洲铃木协会的第一位主席,她曾多次表示铃木跟随过父亲习琴。
他们也质疑指控者的动机并不单纯。值得思考的是,出版及销售自己教学法的O'Connor为何亟欲起铃木的底,而且选择同时在多种媒体上曝光?铃木在1920年代到底做了什么,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他的教学法丰富了许多学生的生命、七十年来对全球乐教确有贡献,则是既成的事实。
宾州大提琴家Amy Sue Barston提供了其它物证,包括一张爱因斯坦1926年11月赠送给铃木的剪影,上有题字:「铃木镇一先生,最深挚友谊之回忆。」(Herr Shinichi Suzuki in freundlichsten Erinnerung)另有一张铃木与Karl Klingler的照片,是那种当时常见的、经过安排的合影。
此外,铃木亦未曾宣称自己上过柏林大学,他总说自己是私下就教于Klingler,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有这样的表示。
铃木的职业生涯「正史」如下:
铃木1919年参加了德川侯爵的千岛群岛探险,他与曾在英国及维也纳音乐院留学的钢琴家、小提琴家Kohda Nobu一起演奏,这显示铃木当时已是有相当水准的室内乐演奏家。(Kohda之姐2000年发行的书籍中曾提及此事)在Kohda推荐下,其姐成为铃木第一位可稽的老师,这位老师是日本当时最好的小提琴家之一,曾负笈维也纳和柏林,师承Josef Joachim。
1928年他在DG录下法朗克的A大调奏鸣曲。之后成为新交响乐团(NHK交响乐团前身)的小提琴手,亦是铃木四重奏的第一提琴手,该团自1929年起在全日本和广播电台演出,1932年起他又组织了东京弦乐团,在日本各大城市表演。1930~1931年他在国立音乐学校任教,接着在帝国音乐学院执教到1943年,Alexander Moguilewsky是当时与他亲近的同事之一。
1932年他与斋藤秀雄一起出版了室内乐集,其演奏生涯因二战时离开东京而划下句点。
所谓铃木教学法,是铃木镇一根据自然语言习得的过程,针对学龄前的儿童,提出他称为「才能教育」的教育方式。他认为,只要透过正确的教学方法,任何一个儿童都有能力学到高级的音乐技巧。铃木镇一创办「才能教育研究会」(才能教育研究会),并在日本广设「铃木教学法音乐教室」推广这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