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的人物”朱载堉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07

 

 

       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仁宗庶子郑靖王后代。他是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又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学家,在美术、哲学、文学方面也有惊世的建树。早在明代,朱载堉就为我国夺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创立“十二平均律”的数理和音准的科学家,被西方赞誉为“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的人物”。
  朱载堉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孙,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明朝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朱载堉诞生在位于今河南省沁阳市城区的明郑恭王府。朱载堉5岁时,因皇族之间的权力纷争,其父朱厚烷被陷入狱。为抗议明朝政治的不公与腐败,朱载堉愤然离开王宫,在附近山上筑了一间简陋土屋,在那里独居数十年,不问政治,避开尘世,以超人的毅力从事音乐、艺术、天文、历算的研究。
       朱载堉早年跟随何塘学习天文、算术。他敢于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呕心沥血,刻苦求真。他把多部算盘连接起来使用,在横跨81档的特大算盘上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计算,得出了求解等比数列,提出了“异径管说”,创造了用于校正律管(即用于定律的标准器)管口的方法—“异径管律”。十九世纪末,一位叫马容的欧洲音光家对朱载堉设计的异径管律进行测试后也惊叹不已:“中国乐律比我们更进步了,我们在这方面都还没讲到……”。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朱载堉通过精密的计算与实验,创立了一种新律制“十二平均律”,或称十二等程律、新法密律,解决了几千年来前人一直未能解决的旋宫转调问题,是律学上的重大突破。直到一百多年后,德国音乐家威尔克迈斯特才提出同样的理论。现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十二平均律仍被广泛应用。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是朱载堉对世界音乐理论的巨大贡献,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经过多年研究,他先后写出《瑟谱》、《乐律全书》、《律学新说》、《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辩惑》等一系列音乐理论著作。其中《律学新说》是一部不朽的音乐著作,影响最大。但当他在71岁时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献给朝廷时,却被朝廷束之高阁,未受到重视。
       朱载堉的理论是世界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大发明。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出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因此,朱载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