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欢乐颂”为什么把我们听得泪流满面?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25

 

要这么说的话,你肯定不是一个人。

被观众简称为“欢乐颂”的“贝九”交响曲自1824年问世以来,尤其是第四乐章的“欢乐颂”,就成为欧洲节日盛典、普天同庆的日子里经常上演的曲目,向人们传递“自由、和平、团结”的精神。但是,不少人都在这种场合痛哭失声。

“欢乐颂”的欢乐是一种人类普遍能够理解的欢乐,一种超越痛哭、超越生死的欢乐。它唤起人们的同理心,也将听者的内心最隐忍、也许也是最脆弱的部分照亮,将其融入贝多芬终身抗争的声音中,产生共鸣。

《欢乐颂》原是德国伟大诗人席勒创作的一首诗歌,贝多芬22岁时读到这首长诗,被其磅礴气势所吸引,产生了为这首长诗谱曲,将其变成一部伟大音乐作品的想法。事实上,这部作品也凝聚了贝多芬毕生的力量和信念,由于工作和生活所迫,创作过程非常缓慢,历时7年,前后搬了4次家才算完成,史无前例地把诗歌《欢乐颂》写成合唱作品,融入到交响曲体裁当中。

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像经历一场非凡的精神旅程。不仅仅是因为作品本身震撼人心,其庞大的演出阵容也是音乐会一大不可忽视的看点。毕竟大篇幅又有分量的作品,可不是一般的乐团和合唱团就能轻易驾驭得了的。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立秋限定歌单,吹散未说完的心事
  • ·黑白键上的灵感火花,塑造你的梦幻时刻
  • ·音乐扫过荒芜,照亮遗忘的角落
  • ·饱满的声线裹挟着炽热情绪,在耳畔炸开层层波澜
  • ·军歌嘹亮,致敬英雄!八一建军节快乐!
  • ·军魂铸就和平盾,建军节致敬无畏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