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的伤痛不敢忘,先辈的牺牲永铭于心,战火纷飞时,文艺工作者以笔为刃,创作诸多不朽抗战歌曲,这些旋律曾激荡山河,凝聚同胞热血,至今听来,仍字字千钧,警示后人,铭记历史,自强不息,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尊严。
大刀进行曲
1933年,日军进攻长城各关口,宋哲元带领29军顽强抵抗,29军的武器比日军差很多,所以组建了“大刀队”,这支队伍在近身战斗中给日军造成很大打击,很快名声就传开了。
“七七事变”发生后,驻守卢沟桥的29军再次凭借大刀打出威名,当时正在上海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的事迹深深打动,他提笔写下歌词,并谱上激昂的曲调,《大刀进行曲》就这样诞生了。
黄河大合唱
1938年11月武汉失守后,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渡过黄河,他在路上看到黄河的急流和漩涡,亲眼见到船夫们在风浪中奋力划船,听到他们低沉有力的号子声,1939年春天他回到延安,写下长诗《黄河吟》。
当时也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读到这首诗,深受感动,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最终他谱出了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团结就是力量
1943年夏天,卢肃和牧虹正在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们那时编写了一部小歌剧,内容是讲减租减息的斗争,这部剧的结尾曲,就是《团结就是力量》,后来,这首歌传到了北平、重庆等地方,很多学生开始唱。
新中国建立以后,这首歌仍然一直在传唱,它鼓舞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继续奋斗。
游击队之歌
1937年,贺绿汀跟着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往北走,一路宣传抗日,那年年底,他们到了山西临汾,他在老乡家的土炕上,借着油灯的光,写出了《游击队之歌》。
第二年,这首歌在山西洪洞县召开的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演唱,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人听后都十分称赞,很快,这首歌就在全国军民中间传开了。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初,电影《风云儿女》开始拍摄,田汉当时接到任务,要为这部电影写一首主题歌,不过就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田汉被逮捕了,被捕之前,他把歌词匆匆写在一张包香烟用的锡纸上,后来,夏衍把这张纸交给了聂耳。
聂耳看到歌词后,内心非常激动,怀着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很快为它谱出了曲调,这首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名,登在了《中华日报》上,不久,电影《风云儿女》正式上映,这首充满力量的歌曲也随之传遍全国,感动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