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聆听现场音乐演出再简单不过,购票,入场,展开听觉旅程。因为便捷,参与者往往将其看成理所当然,并根据有限的声音记忆对作品、演出、场所声效作出价值判断。判断的话语权本身不应被质疑,但现场聆听体验过程远比我们想像来得更复杂、更无可代替、更美妙,否则录音、音乐会直播早已取代音乐..
1927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宗旨,委托当时的音乐专家萧友梅到上海筹建国立音乐院。 萧友梅到沪后,参照法国“国立巴黎音乐院”,选址陶尔斐斯路(Route Dolfus,今南昌路东段)56号,办起了中国第一所音乐高校——“国立音乐院”。1927年11月27日,学院举行开院礼..
1 .谁是歌曲之王? 奥地利的舒伯特(Schubert, Franz (Peter))因为留有超过六百首的歌曲而被称为歌曲之王。代表曲目有《野玫瑰》,《魔王》等,套曲有《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 2.谁是“交响曲之父”? “交响曲之父”指的是海顿(Haydn, Franz Joseph)。由于当时的人们总把音乐会当作打瞌睡的场所..
(1)鼻音:如果鼻腔在共鸣时,因一部分肌肉翕动,软口盖及小舌位置又过低,使气息直接侵入鼻腔,鼻腔肌肉紧张而又不能完全开畅,声音的强力就被迫集中在鼻腔来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就会有浓厚的鼻音,是音模糊不清,失去了本来的音质及嘹亮圆润的音色。无论如何,鼻音必须摒除。 (2)喉音:喉音..
琴之于我,如水手的船舰, 骑士的马,是真正的我的母语,我的生命。 我在钢琴中寻找到欢喜与忧伤。 ——弗朗茨·李斯特 我们今天要聊到的人物是“钢琴大主教”——李斯特。 19世纪中叶之后,李斯特进入到他的创作全胜期。他最优秀的钢琴作品包括15首《匈牙利狂想曲》,我们现在所听到的便是其中最为..
一、指挥是干嘛的 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交响乐队的乐手演奏时从来不看指挥,指挥是在给观众做表演吗?”还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不懂业务的领导,能管好那些技术大牛吗?” 这两个问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有一定的联系。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得知道另一个问题:“指挥是干嘛的?”最直观的回答,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