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音乐与做人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6-02-01

 

 

       著名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字,字母,音符。”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只是培养职业音乐家,她更担负着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重任。
 
      “做事先做人”,在我国古代就有过这样的言论,“士之致远,先全识而后文艺也。”意思是说做学问的人如果要有远大的作为,首先要知道如何做人,而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艺术。《乐记》中记载:“乐者,德之华也。”意思就是音乐家的情感中都浸透着一定的道德情操。
 
      “人”字写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翻开历史,伟大的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在教授或传艺的同时,无不教育自己的弟子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纵观古今中外,堪称音乐家的人,尽管时代不同、个性不同,但是有一点几乎是共同的,这就是品格高尚、思想丰富,他们对自己的祖国、民族怀有深厚的感情,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站在古典与浪漫交替时代的巅峰人物——贝多芬,在我国被誉为“无产阶级开路先峰”的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他们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所传达给大众的,不仅仅是他们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技艺,而是为大众所崇敬、为时代所确认的思想境界——强烈的民族意识。
 
       文化素养虽然不能等同于品格和能力,但它是做人的基础。有人将文化素养比喻为人的行为“贮藏器”,这是因为它可以为人的活动随时提供可供提取和利用的资源,也有人将文化素养比喻为“调节器”。这是因为它可以使人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的灵魂变得宁静平和。音乐的修养要从小开始培育,平时除了要注重音乐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创造一种纯净的音乐氛围,置身其中,才能真正享受到音乐的熏陶。学生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会做人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建立起来的思想、观念、情感、品德将影响人的一生。而音乐中渗透的情感对人的思想情操、文化素养、与做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来听听音乐剧中的名曲,让人沉醉
  • ·【好文分享】爱尔兰音乐,低吟浅唱却直抵人心
  • ·【音乐百科】莫扎特不自由,但他的音乐充满自由!
  • ·【音乐百科】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如何影响歌剧..
  • ·【好文分享】大提琴的一往情深,只想送给情深的你
  • ·马勒声乐作品《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斯向鱼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