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你分享的音乐,包含了太多信息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23

 


很多人会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分享到朋友圈,殊不知音乐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情,也反映了很多其他东西。


就像电影《音乐改变人生》中的主角所说的,“你可以通过他听的歌,了解这个人的很多方面”。

音乐人臧鸿飞曾在《吐槽大会》上,分享了音乐圈的“鄙视链”: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摇滚的;玩摇滚瞧不起玩流行的;但是这帮人,都瞧不起玩说唱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瞧不起”真的没必要,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为什么古典音乐
一直站在“鄙视链”最顶层?

1. 首先,古典音乐制作成本高。

在古典音乐诞生之初,只有贵族才有财力制造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等各种精密复杂的乐器,培养高级的乐师。


2. 其次,古典音乐对创作者和演奏者的要求极高。

只有少数从小就具有音乐天赋,持续接受音乐教育的天才(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等都是天赋异禀的超级天才),才能创作出流传至今,具有持久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


3. 最后,欣赏古典音乐需要音乐知识储备。

很多人“想欣赏古典音乐,但是又欣赏不来”。其实,并不是你欣赏不来,而是,你缺少基本的音乐知识。如果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背景知识储备,就无法完全欣赏古典音乐之美。

所以,尽管古典音乐早就不再是“贵族”专享的音乐,但还是让人感觉,古典音乐代表了高贵、优雅,以及一定层次的音乐审美水平和知识水平,也因此让人感觉有些小众。


但是,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而不去接触古典音乐,那就很可惜了。


因为,古典音乐至今还站在最顶端“一览众山小”是有“硬实力”的。很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都对古典音乐有所借用:

  • 周杰伦的《夜曲》,借用了萧邦的《降E大调夜曲》;
  • SHE 的《不想长大》,借用了莫扎特《第 40 号交响曲》 第一乐章 ;
  • 4 in love的《一千零一个愿望》,间奏借用了巴赫《小步舞曲》;
  • 五月天的《垃圾车》,前奏借用了巴达捷芙斯卡《少女的祈祷》。


无论出现多少种音乐,古典音乐始终代表着人类在音乐造诣上的高层次水平,有很多音乐流派都是由古典音乐延伸出的。


所以,如果要提升自己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不用听遍所有的乐种,只需要从古典音乐开始就够了。

古典音乐的力量远不止如此 

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如玻尔、普朗克、爱迪生等都爱好古典音乐。


爱因斯坦从小也酷爱音乐,并且认为音乐与科学之间联系密切,他说:“音乐和物理学领域里的研究工作,虽不属于同一族系,但彼此之间却有相同的目的——力求反映出未知的东西,在这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爱因斯坦甚至说,“如果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会一无所成。”音乐改变着人们的思考世界和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轮船即将沉没的最后时刻,所有人都恐慌绝望的时候,乐队重新架起乐器,进行生命的最后一场演出。


这个片段加深了整个故事的厚度,成为经典。这一幕并非编剧杜撰,而是真实发生的,在 1912 年泰坦尼克号沉没不久后,当时的媒体上就有对这些音乐家的报道。

古典音乐不仅改变着审美品位和思维方式,还象征着一种在优雅音乐之下长期熏陶而成的,从容淡定的品质和绅士风度。


古人说“琴棋书画”,代表着音乐修养的“琴”排在个人修养的首位。提升个人气质和个人风度,音乐修养必不可少。不求技艺上的精湛,但是一定要能去听、会欣赏、能品鉴。


遗憾的是,现代人的音乐教育是缺失的。我们大多数人很少能接触古典音乐,即便是接触也还停留在自己听的兴趣层面,大多数人难以接触到专业的音乐教育。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来听听音乐剧中的名曲,让人沉醉
  • ·【好文分享】爱尔兰音乐,低吟浅唱却直抵人心
  • ·【音乐百科】莫扎特不自由,但他的音乐充满自由!
  • ·【音乐百科】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如何影响歌剧..
  • ·【好文分享】大提琴的一往情深,只想送给情深的你
  • ·马勒声乐作品《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斯向鱼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