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号:神奇的竹乐器

2161 2014-02-24
音乐百科
取竹为号、吹竹为乐——“哈号”是宜宾市南溪区的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今年64岁的郭道明是南溪“哈号”传承人。近日,记者不仅见到了“哈号”的制作过程,还听郭道明讲述了“哈号”的故事。 据《南溪县志》等史料记载,汉武帝建元6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僰人主要寄居于长江之滨的僰道县,即今天的南溪区福溪口一带。由于这里盛产慈竹,僰人劳作之余,欢庆丰收,于是取竹为号、吹竹

 

 

 

 

取竹为号、吹竹为乐——“哈号”是宜宾市南溪区的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今年64岁的郭道明是南溪“哈号”传承人。近日,记者不仅见到了“哈号”的制作过程,还听郭道明讲述了“哈号”的故事。
 
据《南溪县志》等史料记载,汉武帝建元6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僰人主要寄居于长江之滨的僰道县,即今天的南溪区福溪口一带。由于这里盛产慈竹,僰人劳作之余,欢庆丰收,于是取竹为号、吹竹为乐。又因僰人姓“哈”,所以后人便把僰人发明的土乐器叫做“哈号”,一直流传至今。
 
郭道明从小接触“哈号”。工作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又重拾这种儿时吹奏的乐器。此后,郭道明不仅爱上了吹奏这种号音清新明快的乐器,而且开始自己制作“哈号”。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郭道明总结出,制作“哈号”的材料最好是腊月间生长的慈竹,将竹子每节的一头削薄,然后一节节插入成型,削得越薄,接头的缝隙就越小,声音的饱满度也就越好。根据‘哈号”的长短,其声音也有很大不同,短“哈号”的声音比较细、清脆,但不能传太远,近听响亮,远听共鸣不大;而长“哈号”的声音低沉,但能传很远。
 
 
 
 
 
郭道明说,过去“哈号”一直是当地群众过年过节庆祝吹奏的乐器。如今,能够吹“哈号”的人也越来越少。为了传承,现在,郭道明的大儿子和孙女也在学,郭道明也到南溪当地有所学校去普及传授“哈号”吹奏技艺。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

你不可不知的音乐剧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
2014-02-03 33983

乐器中英对照表——再也不用翻译软件了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Woodwinds: 木管乐器 1.Piccolo 短笛 2.Flute 长笛 3.Soprano Recorder 高音竖笛 4.Obo...
2014-10-02 26757

听音乐会,你会选座位吗?最贵就是最好的...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当你预定一场音乐会门票的时候 会看到不同价格的座位选择 对于观众来说 第一感觉是票价...
2018-10-19 20480

我要投稿

欢迎音乐领域高质量专业稿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