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回少一回的民族乐器--苗族果哈

2741 2016-08-23
音乐百科
  “果哈”也叫苗琴、牛腿琴、口水琴。他珍藏的果哈有点像小提琴,其琴身是用杉木或桐木挖空制成,全长50 ~80 厘米,共鸣箱较长,正面面板偏上方正中开有一个小出音孔。果哈与其他民族弓弦乐器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以人的唾液代替松香。   在苗语中果哈的发音是“给哈”(gi ha),相传东汉时就有了。因为果哈的琴身看上去特像撮瓢,所以才叫果哈(苗语音译:果,即嘎,是乐器的意思。哈,是瓢的意思。)

 


  “果哈”也叫苗琴、牛腿琴、口水琴。他珍藏的果哈有点像小提琴,其琴身是用杉木或桐木挖空制成,全长50 ~80 厘米,共鸣箱较长,正面面板偏上方正中开有一个小出音孔。果哈与其他民族弓弦乐器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以人的唾液代替松香。

在苗语中果哈的发音是“给哈”(gi ha),相传东汉时就有了。因为果哈的琴身看上去特像撮瓢,所以才叫果哈(苗语音译:果,即嘎,是乐器的意思。哈,是瓢的意思。)

雨卜苗寨有一位著名的果哈老艺人,名叫贾思平,已是古稀之年。老人身材不高,略瘦,一脸雪白的络腮胡子,稀疏的眉毛竟然也悉数白了。脸上纵横着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皱纹,两只手看上去沧桑感很强。

他珍藏的果哈有点像小提琴,其琴身是用杉木或桐木挖空制成,全长50 ~80 厘米,共鸣箱较长,正面面板偏上方正中开有一个小出音孔。

背板略呈弧形。琴头为方形,左右各置一个弦轴。琴颈作为指板,张两条棕丝线,琴面置有弦马。琴弓用当地特产的“都梭竹”(又称“棕叶竹”)作弓杆,拴以棕丝而成。

一身经典苗装,第一眼差点以为是外国人呢。隐约还是能看出,老人年轻时挺帅的,而且有文艺范儿。

果哈与其他民族弓弦乐器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以人的唾液代替松香。演奏者时而将弓毛放入口中,用唾液增加湿度,以加强弓弦摩擦,使之发音。

琴弓在弦外拉奏。两根弦按五度关系定弦,一般定为c1 、g1 ,也有定为小三度或四度的。果哈音量较小、音色沉闷,近似鼻音,多用于为传统史诗说唱伴奏。

现在年轻人没几个人愿意学这种声音低沉的乐器。老人只能孤独地与自己心爱的乐器相伴,直到一同消退在岁月的长河中。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

你不可不知的音乐剧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
2014-02-03 33961

乐器中英对照表——再也不用翻译软件了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Woodwinds: 木管乐器 1.Piccolo 短笛 2.Flute 长笛 3.Soprano Recorder 高音竖笛 4.Obo...
2014-10-02 26725

听音乐会,你会选座位吗?最贵就是最好的...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当你预定一场音乐会门票的时候 会看到不同价格的座位选择 对于观众来说 第一感觉是票价...
2018-10-19 20459

我要投稿

欢迎音乐领域高质量专业稿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