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暗杀的美国总统与肖邦奏鸣曲

1707 2018-11-30
音乐百科
几乎每一位被暗杀的美国总统的葬礼上必奏肖邦《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中的“葬礼进行曲”,从1901年的威廉·麦金利到1963年的约翰·F·肯尼迪;“9·11”之后几乎每座美国音乐厅都以之作为音乐季开幕曲;2002年英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去世时,威斯敏斯特教堂奏响了那痛彻心扉的音乐;1906年爱迪生在自制留声机上听到那沉重而无情的敲击时,完全被它的庄严肃穆之感震慑了。 没有人知道这首进行曲何时成了葬礼

 


几乎每一位被暗杀的美国总统的葬礼上必奏肖邦《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中的“葬礼进行曲”,从1901年的威廉·麦金利到1963年的约翰·F·肯尼迪;“9·11”之后几乎每座美国音乐厅都以之作为音乐季开幕曲;2002年英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去世时,威斯敏斯特教堂奏响了那痛彻心扉的音乐;1906年爱迪生在自制留声机上听到那沉重而无情的敲击时,完全被它的庄严肃穆之感震慑了。

没有人知道这首进行曲何时成了葬礼必备。据说1849年10月肖邦自己的葬礼上演奏的是莫扎特的《安魂曲》,“葬礼进行曲”仅作为祭颂曲插入。这首进行曲很快得到时髦阶层的追捧,原因并不奇怪,因为它主题简单,以双音和弦模进。十岁小儿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军乐队能变着节奏让士兵保持步伐整齐。

 舒曼曾大喊着“先生们请脱帽,向天才致敬!”盛赞肖邦,而他对这首奏鸣曲却忍无可忍,甚至建议肖邦将慢板部分改为降D大调,以保持调性和谐。事实证明,舒曼错了,这首奏鸣曲的精髓正在于调性错位,现代音乐人听到这旋律,立刻被那简单而悲哀的“咚-咚-忑-咚”感动得如痴如醉。

多病的天才,总是比健康的常人对于死亡有更细腻的体会(肖邦的爱人乔治·桑常戏称他为“小尸体”),而这种体会与祖国波兰的多舛命运交织在一起,便是《葬礼进行曲》诞生的背景。据说有一个将肖邦从钢琴边拖走的方法屡试不爽,就是让他弹《葬礼进行曲》,他从不拒绝演奏,但每次演奏完,他就会戴上帽子离开。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

你不可不知的音乐剧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
2014-02-03 33891

乐器中英对照表——再也不用翻译软件了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Woodwinds: 木管乐器 1.Piccolo 短笛 2.Flute 长笛 3.Soprano Recorder 高音竖笛 4.Obo...
2014-10-02 26676

听音乐会,你会选座位吗?最贵就是最好的...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当你预定一场音乐会门票的时候 会看到不同价格的座位选择 对于观众来说 第一感觉是票价...
2018-10-19 20412

我要投稿

欢迎音乐领域高质量专业稿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