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竟出自一位科学家之手

2080 2019-12-05
音乐百科
提起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大部分人都会想由何占豪、陈钢1959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充满东方色彩的作品让小提琴说起了“中国话”,在世界各个角落不断奏响,成为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符号。 如果问你,第一首由中国人谱写的小提琴由谁创作?谁能想得到,它竟然出自一位科学家之手呢! 他,就是推翻外国学术权威所谓的“中国无油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 (1889-1971) 著

 


提起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大部分人都会想由何占豪、陈钢1959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充满东方色彩的作品让小提琴说起了“中国话”,在世界各个角落不断奏响,成为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符号。
如果问你,第一首由中国人谱写的小提琴由谁创作?谁能想得到,它竟然出自一位科学家之手呢!


他,就是推翻外国学术权威所谓的“中国无油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
(1889-1971)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
中国地质力学创立者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渊源。李四光出生湖北黄冈,取名仲揆。1902年,李四光十四岁,独自一人投考新式学堂。但误在姓名栏内填入年龄“十四”。好在他及时发现,便在“十”字下面添加“八子”,成为“李四”。然而“李四”又太俗,他见大厅中央挂着“光被四表”的匾额,又急中生智,改为“李四光”。足见其机灵聪慧的一面。
1911年
李四光毅然参加武昌起义,任湖北军政府事业部部长。
1913年
李四光远渡重洋,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寻求科学救国的出路。
1915年
李四光由采矿系转到地质系,与威尔士教授来往密切。《李四光年谱》记载,他当时“喜欢音乐,课余时间学会拉小提琴。有时间就去威尔士教师家里即兴演奏,颇得大家欣赏”。
作为理科生,李四光在音乐上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


1919年李四光大学毕业,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接受了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的聘任。准备回国之际,应留法同学邀约前往法国巴黎。在活动间隙,他以自己喜爱的小提琴 独奏形式谱写乐曲,共5行19节。


第二年一月,李四光又在五线谱的背面,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一首完整的小提琴曲,上署“仲揆一 千九百二十十年正月作于巴黎”。乐曲写好后,李四光请好友萧友梅指正,因此曲谱一直保留在萧式手中。
1990年3月,陈聆群教授为编纂《萧友梅文集》专程赴北京探望萧友梅的侄女萧淑娴,萧淑娴告诉他:李四光曾作过一曲,交给了萧友梅,并叮嘱道,可在二叔(即萧友梅)的遗物中去找。陈教授回沪后,在一包学生的文稿中发现了这份稿,五线谱眉端工工整整地写着曲名《行路难》(1920年正月作于巴黎),作者仲揆。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钢,曾捧着《行路难》原稿仔细端详,发现全曲有头有尾,层次清晰,中间还有转调。陈钢教授认为最可贵的是乐曲立意深邃。
李四光既然以《行路难》为题,必然对李白的《行路难》有所了解。
“行路难”是汉代歌谣,后发展为古典乐府杂曲。题材“备言世路艰难、离别悲伤之意”


唐代经李白诗歌演绎,赋予了新的寓意:不为逆境,积极求索。
《行路难》的创作与李四光的境遇相符合。1919祖国依然军阀混战,时局混乱。返回苦难深重的国土,他深知前进道路上的坎坷。


这首乐曲的曲调与其曲名是一致的,在低沉的主调中带着亢奋的强音,起伏交错之间伴随着奔放向 上的旋律,鲜明地抒发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挣扎求索、追求光明的人生历程。


2001年《科学在中国》的文艺晚会上,年过七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演奏了这首《行路难》。他在演奏时说:探索科学道路是艰难的,但再难科学工作者们也要走下去。他赋予了曲子更多的含义。
以其爱国科学家的特殊身份,李四光创作的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

你不可不知的音乐剧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
2014-02-03 33983

乐器中英对照表——再也不用翻译软件了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Woodwinds: 木管乐器 1.Piccolo 短笛 2.Flute 长笛 3.Soprano Recorder 高音竖笛 4.Obo...
2014-10-02 26757

听音乐会,你会选座位吗?最贵就是最好的...

作者:古典音乐家网
当你预定一场音乐会门票的时候 会看到不同价格的座位选择 对于观众来说 第一感觉是票价...
2018-10-19 20480

我要投稿

欢迎音乐领域高质量专业稿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