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视频
瓦格纳:歌剧《唐豪瑟》序曲
4168 2014-05-15
#歌剧 #瓦格纳

 

Wagner (1813-1883): Overture "Tannhäuser"

此为歌剧Tannhäuser的序曲。此剧发生在十三世纪时,骑士兼游吟歌手Tannhäuser与Wartburg领主的侄女Elisabeth相爱,旦又禁不起女神Venus的诱惑,在维纳斯堡洞窟住了一年,后来因为感到厌倦,返回Wartburg参加歌唱比赛,Elisabeth喜出望外。领主宣布比赛歌曲为"爱的力量"。Tannhäuser竟在歌曲中赞美自己与Venus的私情,嘲笑歌颂纯洁爱情的骑士们,为此异教间的爱情触犯了教会的规条。领主命令Tannhäuser赶快去罗马恳求教皇的赦免,Elisabeth则在家中向马利亚祈祷,若爱人可以得到饶恕,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教皇拒绝赦免Tannhäuser,并且宣告除非自己的手杖生叶开花,否则去过维纳斯堡的人不会得救。Tannhäuser黯然回到Wartburg,路上遇见送葬的队伍,原来Elisabeth相思成病而不幸死去。Tannhäuser趴在棺木上痛哭,气绝而死。此时,一群年轻的朝拜者带来生叶开花的手杖,Elisabeth的牺牲精神终于使Tannhäuser的罪得到赦免。

Wanger使用主题动机 (idée fixe)与主导动机 (leitmotif)来谱写此序曲。主题动机是Berlioz所创,由以不同的主题旋律代表不同的人,事,物。而主题动机可变形,用来反应关连于人,事,物的改变,又称为主题变形(thematic transformation)。主导动机则由Wagner首创,由主题动机变化而来,使用一群简短的音符组成,这群音符可以代表一个人,一件东西,一个想法,一种感觉或意境,一旦主导动机出现,就会使人联想到它所代表或所隐含的对象,主题或意境。主导动机也会因为剧情的变化发生变形的情形,以暗示所代表的对象,在不同的情节中发生了转变。听者可从Wagner悉心安排的主题动机,主导动机与这些动机的变化来细细品味此曲的个中趣味。

此曲分为三大乐段,第一与第三部分为朝拜者的合唱主题与展开;第二部分描写Tannhäuser在维纳斯堡与Venus间的风花雪月生活。此安排类似文章的倒叙法,先描述故事的终局,再倒带回过去描述造成此终局的过去种种,最后再述说一次故事的终局。详细说明如下:

0:00开始第一部分
此部分依序可听到一个主题动机"朝拜者合唱";与一个主导动机"悲剧情绪"。
 
于0:00~1:02由管乐器用和弦奏出的朝拜者合唱主题(请参考谱例1),具有基督教赞美诗和进行曲的特征,旋律庄重,充满虔诚的情绪,代表缓缓而行的罗马朝拜者的队伍。
 
大提琴于1:03~1:32所拉奏先上跳八度后连续半音下行的音群(请参考谱例2),带有黯然神伤的悲剧色彩,代表Tannhäuser不得赦免与得知Elisabeth因自己而死的内心苦楚。

4:50开始第二部分
此部分依序可听到三个主题动机"仙女舞蹈";"Venus赞歌"以及"Venus";与主导动机"媚惑"。
 
于5:00~5:08木管部所吹奏的主题(请参考谱例3)代表维纳斯堡中仙女的歌舞。
小提琴于6:20~6:32所拉奏的主题(请参考谱例4)是歌剧中Tannhäuser在歌唱比赛上歌颂Venus的美貌。
 
于7:42~8:00单簧管吹奏的Venus主题(请参考谱例5),用来表现Venus的倾城美貌。
小提琴于7:59~8:20拉奏的音群(请参考谱例6),用来暗示Venus对Tannhäuser的诱惑召唤。

11:02开始第三部分
此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出现过的"朝拜者合唱"主题动机与"悲剧情绪"主导动机。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