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in (1810-1849): Berceuse (摇篮曲) Op.57
此曲无法被归类到特定的曲式。在分散和弦贯穿全曲的伴奏下,将约四小节的主题旋律进行变化。
伴奏部分犹如慈爱温情的母亲轻轻推动着摇篮前后摇荡。其中,前半小节为主三和弦(亦即Do-Mi-Sol)的分散和弦,是一种具稳定调性的协和和弦,并搭配稳定的三连音节奏。后半小节为属七和弦(亦即Sol-Si-Re-Fa)的分散和弦,是一种不稳定的不协和和弦,以及搭配1/3接2/3时值的不稳定节奏。此伴奏模式进行就在协和稳定与不协和不稳定的情绪间摆荡,暗示母亲推动摇篮的来回摆荡。
约四小节的主旋律如Baroque时期的主题变奏一样,不断地变化,时而加上其他声部而形成两声部或三声部的旋律,或者在旋律上加上装饰音,如短倚音,花腔式的琶音,颤音等,让乐曲的旋律变得丰富多变。不过,这些变化并不像传统的变奏曲一样段落分明,而每个变化都被Chopin编织成一首自始至终一气呵成的扣人心弦旋律。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F.F.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1849年),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的降D大调《摇篮曲》OP 57,作于1843年,被认为是钢琴文献中的瑰宝。作品为变奏曲式结构(肖邦共写有7首有变奏的曲子,这是最后一首)。整个作品以延绵的、重复了54次的固定低音伴奏欲制造一种催人入睡的场境,营造着“声音和音色平静的沉思默想的情绪”(塔·席林斯基),而右手旋律却得心应手地不断运用钢琴化的音流技巧,以装饰音、花腔式的走句、颤音、或有时添上半音阶性上行的旋律,或变成华彩段落,从而使乐曲丰富多彩,内容充实。
有一个有名的笑话,说肖邦用演奏他的摇篮曲让听众入睡,又用他的幽默感所特有的办法,借助响亮的和弦把人弄醒。
可曾聆听,
这扣人心弦的曲调
犹如慈母的摇篮
摇曳着
摇曳着
......
“静穆的音乐渐渐弥漫于大气之中
把我们笼罩在同一种感觉里
这种感觉可以比得上洗过土耳其浴后
一切意识都被驱散
进入了一种平静状态
这时和谐地耗损了的身体
除了需要甜梦以外
再没有别的欲望
......
要到哪里
就到哪里去
但它总是趋向于蓝色的梦境。”
——法国作家大仲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