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静享天赐安眠,青享天赐安眠。」这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圣诞名曲,出自奥地利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小村庄提罗。
1818年圣诞节的前夕,村里的牧师约瑟·梅尔望着教堂里破旧的风琴而烦,因为几个键盘都已经弹不出声音来了,他不知该如何迎接即将来临的圣诞节聚会,在访问村人的归途中,梅尔牧师经过村郊的小山坡,当他从山上俯视幽静的小村,几盏灯光点缀着幽暗的黑夜,在皑皑雪地里更显得寂静。眼前的世界使他仿佛重回2001年前耶稣在伯利恒诞生的夜晚,那般地祥和与宁静,充满着神圣与平安。此时,他突然灵光一闪,急忙飞奔回家,把蕴藏在脑海中的诗景写成了「平安夜」的歌词。
翌日早晨,梅尔牧师去找好友佛兰兹·古鲁伯,把诗交给他。古鲁伯是一位琴师,当朗颂这首诗时,也产生彷佛置身于耶稣降生的夜晚一般,因此他立即做了一支曲子来配词。他们两人开始快乐地练唱,准备晚上圣诞聚会时可以表演。在平安夜的晚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小教堂里,聚会中梅尔牧师高唱了这首新曲子,当晚虽然没有风琴的伴奏,但是简单美妙的词句和棌和的旋律却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听众,因而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