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格里格是较早具有民族意识的作曲家之一,他放眼欧洲,以挪威的民歌元素和曲调为基础,运用欧洲化的作曲技巧,形成了新的音乐语言。卓越的创作使他成为了挪威民族乐派的开山之人。
《索尔维格之歌》(Solveig's Song)最初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于1875年为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充满魔幻色彩的诗剧《培尔·金特》所作的配乐中的一首,并在剧中反复出现。《培尔·金特》(Peer Gynt)诗剧取材自民间故事。主人公培尔·金特是一个家境落魄的浪荡子,年轻时远涉重洋犯险求财,无恶不作,晚年发迹后,归乡途中遭遇意外,死里逃生又变得穷困潦倒。当年的浪荡少年已成为万念俱灰的糟老头儿,回到故乡的一刻,却见到50年前的初恋情人——少女索尔维格,仍在痴痴地等待。人生如梦,培尔·金特最终在索尔维格怀中安详死去。剧中的《索尔维格之歌》是少女的纯情之歌,是痴情等待之歌,也是浪子的救赎之歌。作曲家巧妙地将挪威和瑞典民歌因素融入其中,曲调忧伤婉转,十分动听,因而深受挪威人民的喜爱,将它誉为“挪威第二国歌”——这是对一首歌曲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