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视频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Op.85,意味深长
2861 2019-09-25
#大提琴


埃尔加的音乐深受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影响,同时从英国民歌及传统音乐中汲取营养。他将高雅脱俗的表达与流行风格相结合,作品旋律优美,配器法技法高超,和声语言源自勃拉姆斯和舒曼,又带有瓦格纳式变化音的色彩,音乐性格既亲切又忧郁。他的军队进行曲《威风堂堂》第 1号(1901),多年来一直是新闻片中不列颠皇室镜头的必不可少的配乐,也是他最流行的作品。英国人民把他看作是英国的贝多芬,他的头像曾取代迈克尔·法拉第被印在20英镑纸币上。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Op.85》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是埃尔加晚年的传世之作,当时的他已疾病缠身,历时十年时间创作,全曲分成四个乐章。全部的灵感来自于法国大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句,它们还被作曲家摘录在总谱前作为引言。这支曲子是埃尔加献给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他毕生之力创作的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情感真挚,充满了哲思,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很难掌握因而演奏起来难度颇大。全曲的空灵、苍凉,大提琴的沉吟夹带着叹息,听来颇觉意味深长。


然而在当时作曲家层出不穷的时代新人辈出,他的音乐远没有之前来的受欢迎。作品的首演并不成功,原因是当时的乐团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这首曲子上,而是放在了当时更受欢迎的作曲家Scriabin的曲子上,导致曲子的演出不到位,自然也没有收到观众的反响。

直到数十年后,elgar以与世长辞时,大提琴演奏家Jacqueline贡献了一个精彩的录音,这首曲子犹如一块尘封多年的金子终于闪光,瞬间成为19世纪末最受欢迎的古典乐曲。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