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 Friedrich Händel),巴洛克时期的英籍德国作曲家,是十八世纪初欧洲与巴赫齐名的伟大音乐家,很早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
贝多芬曾经说:“亨德尔是曾经活着的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愿意跪拜在他的墓前。”钢琴琴王李斯特说:“亨德尔像世界一样伟大。”
亨德尔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曲风格明显受到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作曲家以及德国中部传统复音音乐的影响,作品类型有歌剧、神剧、颂歌及管风琴协奏曲。代表作有《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正是亨德尔著名的管弦乐作品《皇家烟火音乐》。奥地利皇位继承之战于1748年以“伊克斯拉恰普条约”签订而结束。虽然英国在战争中所获不多,但为显示是战胜国,英王乔治二世下令在伦敦的绿公园建造一座模仿希腊神庙外观的宏大胜利楼。除了展示诸神雕像与国王本人的浅浮雕外,还要在这座410英尺长的巨大建筑上施放壮丽的焰火。配合盛典还须第一流庆典音乐,因此乔治二世指名要声名正如日中天的亨德尔进行创作。按国王的作曲规定,只使用军乐乐器,不使用弦乐器。这个要求几乎让亨德尔翻脸,但后来他还是完成了任务:一首庞大的D大调法国式序曲,用9支小号、9支法国号、24支双簧管、12支巴松管、1支倍低音管、1支蛇形大号(serpent,后来删掉此项)、三套定音鼓、各种边鼓(side drums)。但亨德尔在曲谱的附注中特别指明:“弦乐器数目必须是双簧管和巴松管的两倍”,显然亨德尔和国王一样,知道握手言和与任人摆布是两回事。1749年4月27日,焰火施放如期举行,其结果是一塌糊涂,幸好有亨德尔华丽宏伟的音乐才撑住了场面。不论用或不用弦乐(现在的演奏都会用),亨德尔的这首序曲都是当时最伟大的器乐作品之一。其中愉悦的鼓号曲及木管与铜管的美妙呼应,使此曲分外灿烂。第一乐章《序曲》(Ouverture):柔板、快板、慢板、快板第四乐章《欢庆》(La Réjouissance):快板(视频演奏内容即为第四乐章)第五乐章《小步舞曲1与2》(Menuets Iand II):第2部分有时被独立划分为第六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