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学院创办于1956年,是我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建校60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办学方向,以服务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成长为己任,秉承“追求卓越 甘为人梯”的学院精神,恪守“学高为师 身正乃范”的校训,扎根八闽大地,矢志强师兴教,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工作需要,2025年学院拟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2名。根据《福建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
2.践行教育家精神,能胜任所聘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学术视野,较好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学术潜力。
3.身体健康,符合福建省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
4.具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5.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特别优秀或紧缺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6.从海外(境外)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原则上,本科阶段需为全日制本科,且博士研究生需毕业于国际知名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之一最新排名前500的大学,或所学专业在国际知名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之一最新学科排名前100,并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国际知名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以ARWU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为准。学历、学位、认证书等各项资格认定落款时间截止为2025年12月31日。
二、岗位要求
体育与艺术研修部(学前教育研修部)
音乐教师:
专业要求: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音乐、音乐教育等相关专业)
学历与学位要求: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三、引进待遇
(一)聘用人员享受国家和福建省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应岗位等级的工资福利待遇。符合学院高层次人才条件的按照“一人一策”方式提供科研资助费、购房补贴、安家费(含租房补贴),具体待遇面议。
(二)引进人才若符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规定的相应人才层次条件,经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后,除享受学院引进人才待遇外,同时还可享受福建省相应的人才待遇。
(三)省外引进人才符合当年度《福建省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的引进人才,经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后,除享受学院引进人才待遇外,同时还可享受福建省相应的人才待遇。
(四)学院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绿色通道,符合《福建教育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修订)》中所规定条件的人才,可申请通过绿色通道评价聘任为教授、副教授。
(五)学院在有房源的情况下,对未在福州市购房的引进人才,免费提供不超过2年的周转过渡房;超过过渡期,可优先租住学院公共租赁住房。
(六)学龄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可协助解决幼儿园、小学就读问题。
四、信息发布
招聘信息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福建就业网(www.fj99.org.cn)首页“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模块、福建教育学院网站公开公布。
五、报名和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或招满即止。
2.报名方式。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将应聘材料报送到福建教育学院人事处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福建教育学院招聘邮箱fjjyxyrsc@163.com,逾期不予受理。(邮件主题请按如下格式:姓名-应聘岗位名称)。
报名材料包括:
(1)个人简历;
(2)学历、学位复印件,毕业生暂时无法提供学历、学位复印件的,应书面保证学历学位真实性;取得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者应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3)应聘岗位要求的其他证书或工作经历证明复印件。
应聘人员所留联系方式应准确无误并确保招聘期间保持通畅。
3.资格审查。资格审核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应聘人员应严格按照招聘岗位的条件要求报名,并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个人填报信息不实,不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一经核实,即取消聘用资格。
福建教育学院坐落在福州市中心风景秀丽的西湖之滨,是一所以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为主业,同时承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成人本科院校。学院创办于1956年,其前身是福建教师进修学院。1959年,福建教师进修学院与福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合并,更名为福建教育学院。2008年,学院转型专门从事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
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办学方向,以服务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成长为己任,秉承“追求卓越 甘为人梯”的学院精神,恪守“学高为师 身正乃范”的校训,扎根八闽大地,矢志强师兴教,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直平安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学院内设部门22个,其中党政管理部门13个、教学部门7个、教辅部门2个,另有全资经济实体1个。现有教职工227人,其中教师118人。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49人。现有博士研究生37人(含在读2人)。国家督学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人,省政府特约督学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省特支“双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3人。国培专家7人、省培专家7人。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每年承担各级各类培训近8万人次,形成以国培项目为引领、以省培项目为支撑、以委培项目为辐射、以援助培训为使命的培训项目体系,先后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全国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基础课培训基地。现有经教育行政部门评估认定的合格校外教学点16个,自考合作助学点23个,非脱产专业31个,自考专业6个,函授自考在册生超过5万人。
学院积极推进研训一体,强化有组织的教研科研,为高质量培训提供有力支撑。成立基础教育研究院(行知书院),下设基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考试研究中心、中小学校长发展研究中心、化学教育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所、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外语教育研究所、数学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所、传统文化(书法)教育研究所、科学教育研究所、台湾教育研究所、卓越教师工作流动站、卓越校长工作流动站等17个研究机构,聚焦基础教育,服务教育教学、服务教育决策、服务教师发展,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智库培育单位。近年来,获批厅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200多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0多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研究成果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学院拥有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电化教育、语音、物理、化学、生物及天象观测等实验室和设备,图书馆藏书22.86万多册,其中教育类别图书5.9万多册、中外期刊1972种、古籍书2.4万多册、电子图书20.88万册,以及CNKI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及博硕士论文、万方数据、维普网、读秀学术搜索、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数字资源。主办《福建教育学院学报》和《福建基础教育研究》两种期刊和《基础教育瞭望》内刊,建有福建基础教育网和福建教育学院网两个网站,有较高的影响力。
学院立足办学功能定位,主动融入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积极服务教育发展大局。承担省教育厅委托的基础教育重要课题调研、教育督导评估、教学大赛、职称评审等教育服务工作,努力当好“参谋助手”。承办省教育厅名师“送培下乡”“下沉式”培训和我省援疆、援藏、援宁教师(校长)培训项目,实施将乐县对口帮扶和乡村学校“链接—赋能”行动,聚力乡村教育振兴。与厦门市翔安区、集美区政府以及福州市鼓楼区教育局、福州市湖滨小学合作共建3所附属学校,服务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时代,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省级教育学院”的战略目标,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事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