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视频
【特别推荐】他天生失明,花两年时间驾驭小提琴名曲《流浪者之歌》!
3241 2021-01-08
#《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张哲源自学习小提琴开始,已经翻译了超过上千张盲文乐谱, 除了要将每一个音符都深刻地印到自己的脑海中之外,他还需要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及复杂的演奏技巧去展示这首乐曲的精神内涵。

 

 

张哲源1991年出生于云南,因视网膜无色素病变先天失明。他从13岁开始正式学习小提琴,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每天坚持练琴10小时,成为了中国首位盲人小提琴演奏家。

 

2009年,18岁的张哲源在云南昆明剧院成功举办了个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2010年,他考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担任小提琴手。同年,张哲源在亚洲残疾人运动会闭幕式上担任小提琴独奏。

 

2012年,他为了深造琴艺,辞去了残疾人艺术团工作,只身留在北京,备考美国7所专业音乐学院,并获得学校奖学金邀请,但是,最终因为是盲校特殊学历无法认证,不能成行。

 

 

 

2014年,张哲源参加中央电视台小提琴大赛进入全国六强。近年来,张哲源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亚洲、欧洲、美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巡访演出。2018年,他作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小提琴演奏家登上举世闻名的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舞台表演,获得观众一致赞誉。

 

2019年,张哲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谢菲尔德大学,只身前往英国,继续他的硕士研究生之路。

 

图片

 

以上这些成就也许听起来都是他的努力所应得的,但在RADII 拍摄哲源的过程当中,我们才意识到,失明不单单是关于视觉,它还影响着一个人的人身安全、社交、亲密关系、甚至是自我认知的方方面面,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个人的生活轨迹。一位盲人需要在生活中克服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当摄制组都已经觉得需要休息一下的时候,毫无拍摄经验的他却依然在努力为下一个摄制场景做准备,相信你也可以从视频中体会到他的这种力量。

 

  1.  

 

哲源的动人之处不仅是他用自己超凡的努力练就了这样的小提琴技法,而是在于,不论要面对多大的挑战,他时刻都将自己看作为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常人。

 

希望你和我们一样,能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他乐观的信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图片

相关视频